Compare Plans

应急通信应用案例——汶川地震

1.灾情概述

汶川大地震现场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西部地区发生8级强烈地震,震中为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汶川大地震是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为10~20km,因此破坏性巨大,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影响最大、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地震,也是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级是自1950年8月15日西藏墨脱地震(8.5级)和2001年昆仑山大地震(8.1级)后的第三大地震。地震影响约5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其中以四川、甘肃、陕西3省震情最为严重。截至2009年4月25日10时,遇难人数69227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其中四川省68712名同胞遇难,17921名同胞失踪,共有5335名学生遇难或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四川省最严重,占到总损失的91.3%,甘肃占总损失的5.8%,陕西占总损失的2.9%。在财产损失中,房屋占总损失接近50%,另外还有基础设施,道路、桥梁和其他城市基础设施的损失占到总损失的21.9%,这两部分占总损失的70%左右。

2、通信网络受损情况

       在整个汶川地震救援过程中,通信畅通成为灾区最迫切的需求之一。无论是抗震救灾指挥系统,还是来自军队、武警、公安、医疗等行业的救援队伍,以及一些志愿者,在整个抗震救灾过程中都急需通信手段进行沟通,各方对应急通信的需求给电信运营商和相关通信管理部门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挑战。汶川地震对电信运营商的公用电信网络设施造成严重破坏,波及范围广、被损设备多,为恢复通信、抢险救灾带来巨大困难。地震发生后,大量基站、电杆、电缆和网络设备被毁,同时,由于不断有余震发生,通信设施一再受到冲击和破坏,经过电信运营商工作人员艰苦奋战抢修成功的通信设施很容易就再次受到余震破坏,通信网络遭受的破坏呈阶段性不断变化,可以说,汶川大地震是我国建国以来历次重大自然灾害中,通信设施受损最为严重的一次。
       5月13日,即地震发生的第二天,电信运营企业初步统计了部分受灾最严重地区通信设施的受损情况和面临的挑战,仅仅从截至5月13日的不完全统计数据就可以看到,通信设施损坏和遇到的困难是前所未有的:
       1)中国电信四川阿坝地区的多个县市通信全部中断,甘肃的陇南、甘南两地区5个县受地震影响本地通信全阻,数千个局所受到不同程度损毁,大面积电杆、电缆和光缆受到破坏,小灵通基站损毁程度更是难以估量。
       2)中国移动4457个基站退服,数百处移动通信机房在地震中不同程度受损,部分机房完全垮塌,汶川、理县、茂县、青川、北川、平武6个县通信全部中断。另外,四川当地长途话务量也急剧飙升,据事后统计,地震发生后北京打往四川的话务量是平时的80倍,全国打进成都的话务量是平时的20倍,成都本地的平均话务量是平时的10倍,爆炸式增长的话务量导致多处核心交换机发生拥塞。
       3)中国联通汶川地区的GSM、CDMA两网全部中断,阿坝联通公司的GSM、CDMA两网约200个基站瘫痪,甘肃甘南地区4个县通信中断,陕西靠近四川地区约500个联通公司基站中断,西安至成都的2条长途光缆中断1条,成都市联通公司网络话务量大幅增加,话务量是平时的7倍,短信是平时的2倍,未受损的GSM、CDMA网络也发生拥塞现象。
       4)中国网通多处网络设施和线路被毁,四川绵阳至梓潼和汶川至都江堰的二级干线传输系统中断,造成2条2.5G、1条155M互联网电路中断,各省到四川长途话务拥塞。
      上述情况也仅仅是灾后第一天的初步统计,随着余震不断发生,新的破坏和统计数据也不断上升,通信行业遭到的破坏程度也越来越令人触目惊心。据2009年发布的《汶川地震灾后通信基础设施重建规划》中给出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到,汶川地震给四川、甘肃和陕西3省公用电信网络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破坏,四川全省近35%的移动通信基站受损,受灾严重地区通信设施几乎遭到毁灭性破坏并与外部的通信全部中断,电信行业在汶川地震中直接经济损失约67.94亿元。总体受损情况见表6.1。
表6.1汶川地震通信基础设施受损情况
受损项 四 川 甘 肃 陕 西 合 计
移动通信基站受损/个 10010 1078 3456 14544
固定无线接入基站受损/个 11729 3318 518 15565
通信线路受损/皮长公里 26550 6965 2396 35911
通信倒断杆数量/根 153249 35089 6983 195321
通信局所受损/个 3092 462 426 3981
直接经济损失/亿元 60. 23 3. 85 3.86 67.94
注:信息来源于《汶川地震灾后通信基础设施重建规划》。

3.应急通信保障措施

1.公用电信网应急保障措施

       汶川地震发生后,各运营企业在国家和主管部门领导下,紧急动员、密切协同,全面投入到通信恢复与保障工作中。各电信运营企业分别成立了集团公司、省公司以及地市分公司的多级抢险救灾通信保障队伍,分层次地进行人员和资源调配,为迅速抢通抗震信息“生命线”,有效保证指挥调度通信畅通做出了突出贡献,网络恢复和通信保障工作取得突出成绩。
       为有效开展抢险救灾、恢复通信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于地震当天就成立了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紧急启动应急预案,连夜下发了关于《应对汶川地震灾害、全力抢通灾区通信》的紧急通知。各电信运营企业集团公司、受灾省份通信管理局和当地运营商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领导下,及时启动了各级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全力投入通信设施恢复和抢修工作中来,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总的指挥协调,运营商负责具体实施。同时,受灾严重省份四川、陕西和贵州通信管理局也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或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组织协调与当地政府、部队以及相关救援部门的协同合作,加快通信网络的恢复工作。各电信运营企业在通信设施抢险和恢复工作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综合利用多种技术手段,陆续抢通了灾区各县乡的对外通信,5月16日即灾后第四天,四川省8个重灾县城基本恢复对外通信,截至5月22日17时,中断通信的109个乡镇基本恢复对外通信。电信运营商的主要应急通信保障和抢修措施如下:
       中国电信在地震当天启动应急预案,连夜成立了以王晓初总经理为组长的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紧急赶赴四川指导救灾抢修工作。调集陕西、湖北等省的应急通信队伍支援四川通信抢通工作,并抽调各地油机、卫星电话等物质紧急运往灾区。5月13日,四川机动通信局派出12人的队伍、2辆卫星车(为中央电视台做灾区现场报道)、2辆指挥车及3套海事卫星电话赶赴汶川灾区;四川省长途传输局派出4个抢险队,阿坝州分公司组织10个抢险队进行紧急抢险工作;陕西机动通信局调度2辆卫星车、1辆1000线交换车、1辆60kW发电车以及6部海事卫星电话赶赴四川灾区。同时,中国电信四川公司为解决114平台寻亲或报  平安电话阻塞情况,在系统内部进行紧急调度,将阿坝、眉山、内江等十几个受灾区域的114话务查询服务转接到上海、广东、浙江、江苏4地的服务平台上,有效解决了当地通信资源不足的瓶颈。另外,在汶川地震中,中国电信小灵通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电信紧急调拨了大量小灵通设备供政府部门应急指挥使用。
工作人员抢修通信线路
       中国移动紧急启动最高等级应急通信预案,王建宙总裁担任中国移动抗震救灾通信保障领导小组组长,并于13日上午带领相关部门领导赶赴四川现场指挥。中国移动对全国各地进入四川省的长途路由进行了调整,尽全力确保救灾通信的需求,同时成都本地网络启动话务疏导应急预案,避免话务高峰可能造成的网络拥塞问题。5月12日晚,中国移动总部紧急调度了广东、贵州、重庆、河南、云南等5个省公司的11辆应急车和160台油机赶赴四川支援,5月130,15台卫星电话和10套基站从北京起程紧急送往四川。多名技术人员携带卫星电话等应急设备,随军用飞机飞往汶川、广元市青川县和绵阳市平武县等地,为重灾区对外联系提供服务。另外,中国移动通过短信、彩信、小区广播、手机报等方式,协助政府为公众提供及时的灾情预报信息、救灾工作信息和灾区生活信息等服务。在每个受损基站恢复服务后的第一时间内,向其所覆盖的客户发送信息,安慰受灾用户、通知灾情和求助电话或短信信息等。在重灾区为受灾群众提供延时停机服务,原则上在5月底前不做停机处理,确保用户通信畅通,为因灾紧急撤离居所没有来及携带手机或手机损毁的群众提供电话“报平安”服务,对重点客户提供备用手机或SIM卡。在人员集中的避难场所提供流动服务,包括免费手机充电、手机维修、充值卡供应、业务开通等。将“10086”、“12580”开放为面向社会的抗震救灾服务热线,收集灾情及求助信息,并及时上报政府相关部门,为抗震救灾工作人员免费提供所需的手机终端、充电器和充值卡等通信物资,全力保障救灾人员的通信和信息畅通。具事后统计,中国移动从5月12日至31日的20天时间里,共减免332.9万灾区用户2.62亿元手机通信费。
     中国联通启动全国应急通信预案,配合各级政府开展抢险救灾工作,组织技术人员赶赴受灾现场抢修受损网络设施。13日下午,常小兵董事长、尚冰总裁先后飞往成都赶赴灾区现场,指挥抗震救灾保通信和灾后重建工作。5月12日中国联通紧急从重庆、陕西抽调2台卫星车和1台移动基站车送往成都,调集10。部VISA卫星电话、200台油机和其他救灾物资紧急运往灾区。5月15日18时,中国联通在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开通VSAT地面卫星通信站,中国联通成为第一家在映秀镇抢通移动通信业务的电信运营商,成功打出映秀镇的第一个电话。另外,中国联通还采取措施确保用户欠费不停机,并调配终端、号卡、充值卡等物资供救灾抢险人员备用,协助政府和救援机构发布公益短消息等。据事后统计,中国联通从5月12日至31日的20天时间里共免收手机通信费2898.9万元,涉及62.7万人次联通用户。
       中国网通是北方地区的主要固定网运营商,但其在受灾地区也有一定数量的网络设施和业务。地震发生后,中国网通紧急部署抗震救灾工作任务,在全国范围内调度大批应急通信设备及专业人员赶赴灾区进行支援,张春江总经理奔赴四川灾区一线,现场指挥抗震救灾和慰问员工,划拨2500万元救灾资金,支援灾区通信保障。5月12日地震当天即组织河北机动通信局携4部VSAT、4部海事卫星、4台短波电台、1辆60kW车载发电机组、1辆1000线车载程控交换车紧急开赴灾区,河南分公司准备15台小型发电机和1台应急车随河北机动局赶赴灾区。5月13日,北京分公司机动通信局的10辆设备车及7套相关设备到达都江堰,并携带4部卫星电话,其他省份如沈阳、内蒙古、黑龙江机动通信局也接到命令随时准备出发赶赴灾区。

2.卫星通信发挥重要作用

       汶川地震严重破坏了地面公用电信网,造成大面积通信中断,灾区指挥调度和救援工作受到很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卫星通信在汶川地震救援工作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种移动卫星通信车辆、VAST终端站、卫星手机等源源不断地进入灾区,为前线救灾构建起了卫星通信网络。据统计,截至2008年5月底,地震灾区共投入卫星移动电话1879部、应急通信车及其他卫星应急通信装备1093台/套,中数据速率卫星基站80套、卫星通信小站100套。指挥、救援部门利用这些通信设备迅速建立起灾区移动卫星通信网络,为抗震救灾应急通信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例如,5月12日下午,中国电信汶川县分公司员工刘道彬利用海事卫星电话向外界传出了第一个求援信息,随后,汶川县委书记王斌利用这部海事卫星电话与阿坝州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取得了联系,及时报告了汶川县的灾情。5月12日晚,中国卫通下属的中国直播卫星有限公司紧急开通4个临时电视传输通道,为通过电视广播发布灾区信息提供了平台,鑫诺广播卫星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5月130,通过卫星电话第一次传出映秀镇消息,同时将映秀镇现场灾情以视频方式发送给指挥中心,帮助外界了解映秀镇受灾情况,为救援和指挥调度提供直观的帮助。5月17日,中国卫通集团公司员工携带1套固定站、1套“静中通”便携站和2套编解码器赶到都江堰救援现场,快速搭建了卫星宽带视频传输系统,成功为成都电视台1~6套频道第一次对现场救灾进行了直播。另外,从5月18日起,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救援医学会和“24小时医学频道”组织上海、北京、江苏等地的著名医专家,通过卫星传输平台对前方救援的医护人员远程指导。新华社在地震初期从重灾区发出的信息主要是依靠海事卫星设备实现的。
       在汶川地震中,海事卫星和北斗一号卫星通信系统得到了比较多的应用。截至5月20日中午12时,中国交通通信中心为国家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各级政府、军队、武警和相关救援部门提供了各类海事卫星终端近438台,同时,相关应急通信队伍手中也掌握着大量海事卫星终端。初步估计,在汶川地震现场大约有2000部左右海事卫星设备为抗震救灾服务。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具有全球覆盖、全天候、可移动、带宽大等特点,主要业务种类有语音通话、传真、视频、数据传输等。地震发生后,中国交通通信中心与国际海事卫星组织紧急沟通,为中国震区争取到了两倍于之前的信道资源,保证了灾区海事卫星设备的通信能力,在汶川地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紧急调拨上千台我国自有的“北斗”用户终端发送灾区,通过北斗用户终端,可以实现用户定位并可使用短消息业务。5月12日晚首批武警官兵携带“北斗”用户终端到达灾区,并通过北斗用户终端发送最新灾难信息,保证了指挥部门在第一时间了解灾情;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在震后也是通过“北斗一号”系统与外界取得的联系,为指挥救援部门了解当地受灾情况提供第一手数据。
       除海事卫星和北斗一号卫星通信系统外,全球星、钛星、鑫诺、中星等卫星通信系统也在汶川地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中国网通公司在灾害初期就提供了17部“全球星”手机、8套“甚小孔径天线终端”小站用于应急指挥;中国卫通集团紧急调拨“铉”星手机、“全球星”手机等终端设备供救援人员使用,并调配鑫诺卫星通信资源保障电视直播信道。其他由相关部门提供的各类卫星通信系统还有很多,可以说,汶川地震期间我国绝大多数可以调用的卫星通信设备都集中在地震灾区,在抢险救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地震卫星视频传输系统地震应急通信

3.其他应急通信手段

       在汶川地震中,除公用电信网、卫星通信系统外,还釆用了多种通信技术手段保障应急通信。例如,微波通信、集群通信、应急通信车、MiWAVE无线系统等。
       1)微波通信是用微波作为载体传送信息的一种通信手段,虽然与光纤相比,微波通信在通信容量、质量方面并不具有优势,但由于微波线路能够容易地跨越高山、水域,可迅速组建电路,在架设线路困难地区以及临时性、应急通信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其维修时间短、搭建灵活快捷等优势使其在汶川地震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为加快抢通效率和线路抗毁性,很多运营商利用地面微波线路替代被毁的支线光缆和电缆传输电路,快速搭建临时性通信线路。同时,地面微波也在修复公众网基站、架设应急无线集群基站、联通交换机之间E1电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5月12日下午4点,四川移动在爱立信工程维护人员配合下,在成都市公安局和都江堰市应急救灾指挥部采用微波设备快速开通移动应急通信车,保证了救灾指挥系统的通信急需。
       2)应急通信车一般根据其所配置的通信设备与应用进行分类,包括卫星通信车、微波通信车、车载移动应急通信车、车载有线电话应急通信车、调度指挥应急通信车、电视转播车等。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各电信运营商、广电、军队、公安等部门组织了数百辆应急通信车开往灾区,组成了临时的有线电话网、移动电话网、调度指挥网,为抗震救灾的调度指挥工作提供了通信保障,应急通信车在汶川地震指挥调度、抢险救灾、通信恢复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3)在汶川地震的救援过程中,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为救援人员相互沟通、组织协调提供了重要手段,数字集群具有群组呼叫、可设置优先级、接续快,组网方便等特点。受灾地区利用已有的集群网络或快速搭建集群通信系统,为公安、医疗、通信等人员配备了无线集群通信手机,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现场救援和指挥调度的通信需求,其中,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GoTa.GT800集群系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4)由中科院微系统所、上海翰讯公司、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等单位经6年时间自主创新研发而成的MiWAVE系统是国家“863”计划成果,在汶川地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系统能在自然灾害、军事行动、人为事故、群体活动等场景下快速组网,支持语音、数据、图像、视频等业务应用,且能通过固定、无线、卫星等多种方式快速接人互联网。汶川地震中,该系统被部署在北川、平武、青川、安县、汶川等地,在救灾指挥、医疗救助指挥、媒体信息发送等方面发挥了作用。

4、经验教训

1.应急预案发挥重要作用

       汶川地震中,电信主管部门、电信运营企业、相关救援机构纷纷启动应急预案,按照应急预案有序开展抢险救援、通信恢复和通信保障等工作,通过这些预案的有效实施,通信网络的抢修、通信恢复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很好地支持了紧急情况下的应急通信保障工作,这也反映了我国从2006年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获得了积极的成果。同时,应急预案的成功实施再次提醒我们,完善的应急预案是帮助政府、企业和救援机构有效开展应急工作的重要基础,通过汶川地震对各项应急预案的检验,不断发现现有预案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进行完善就显得尤其重要。总结汶川地震经验,在完善应急预案基础上,还应进一步加强预案之间的协调一致,尤其是不同关联部门之间的应急预案更应该充分沟通,加强协作,从而形成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有效沟通和联合行动机制。另外,应急预案应该随着环境的变化和发展而不断调整,丰富预案内容,预案要体现全面性、科学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确保其真正能够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发挥作用。

2.卫星通信作用不可替代

        卫星通信具有覆盖广、受地面环境变化影响小等特点,在汶川地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卫星通信对地震初期的信息沟通、指挥调度和抢险救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复杂,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而卫星通信由于其固有特点和优势,将是今后应急通信手段的一个重要选择,在总结汶川地震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我国卫星通信应用能力十分必要。目前,我国拥有的卫星系统还有很多没有充分开发其能力,有些卫星系统还只是局限于较小的应用领域,浪费了大量卫星通信资源,因此,进一步开发我国自有的卫星通信系统并充分利用国际卫星资源,发挥卫星通信系统的特点和优势,逐步建设完善的应急通信体系,将是提高我国紧急情况下通信保障能力的发展方向。

3.应急通信系统能力有待加强

        汶川大地震灾害中,应急通信保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我国现有应急通信体系在面临特大自然灾害挑战的情况下能力仍有欠缺,应急通信体系能力还不够完善。由于应急通信的重要作用,国外发达国家对应急通信系统建设都非常重视,目前,美国、日本等国家基本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应急通信系统。例如,美国在“9・11”事件和卡特里娜飓风后,整合现有多种应急通信手段,逐步形成了“天”、“地”一体的应急通信网络,在“天”上通过通信卫星、广播卫星、导航卫星和遥感成像卫星等保障紧急情况下的通信能力,通信卫星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视频等多媒体服务;广播卫星可帮助政府发布预警信息和灾情信息、安抚受灾群众;导航卫星可帮助地面救援队伍和受灾用户进行准确定位,加快救援效率;遥感成像卫星可对受灾地区实时监控,获取受灾地区的图像。比较知名的卫星系统如:铉星系统、全球星系统、GPS、快鸟遥感卫星系统等。针对“地”上的公用电信网,通过制定或完善政府应急电信服务(GETS)计划、商用网络抗毁性(CNS)计划、无线优先服务(WPS)计划和通信优先服务(TSP)计划,从而加强公用电信网支撑应急通信的能力。而日本则建立了“中央防灾无线网”、“消防防灾无线网”、“防灾行政无线网”、“防灾相互通信网”等应急通信网络,同时,针对不同专业或部门的需求,建设了水防通信网、警用通信网、防卫通信网、海上保安通信网以及气象通信网等专业通信网。
       我国近年来在应急通信系统建设方面虽然开展了一定的工作,但投入的力量还有所不足,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水平还有一定差距。通过汶川地震的检验看到,在地震初期,由于公用电信网大面积瘫痪、卫星通信设施数量有限,其他应急通信系统由于交通受阻难以快速渗入到重灾区,很长一段时间重灾区处于“信息孤岛”,与外界联系完全中断。专业通信系统的数量和能力不足一定程度影响到我们的救援效率,因此,应考虑在灾害情况下具备多种应急通信技术系统,形成空中与地面相结合、有线和无线相结合、固定与机动相结合的立体防灾应急通信体系架构,从而满足不同应急场景下的通信保障能力。总体来说,应急通信系统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4.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机制缺乏

        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国各行各业纷纷调集应急通信队伍赶赴灾区,在前线救灾工作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但这个过程中也暴露出我国应急通信队伍的管理机制还有不足之处。在我国,各行各业、各部门、各级政府纷纷建立应急通信系统和运维队伍,不仅在建设阶段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在系统维护和管理阶段也给相关单位带来巨大压力,重复建设现象比较严重,分散了国家有限的资金投入,导致我国虽然建立了数量较多的应急通信队伍和配套系统,但真正具有高科技含量并能够适应多种灾害或突发事件的应急通信队伍还太少。而且,目前应急通信队伍和设施是“谁建设,谁管理”,彼此之间缺少协同合作,在应急事件处置中很难有效配合,缺少国家层面对应急通信队伍的整体组织和协调。另外,我国目前应急通信系统建设和维护资金主要由相关企业承担,政府对应急通信投入力度越来越小,相关的扶持政策也不多,而企业为追求企业效益,缺少投资动力,应急通信队伍的设备老化、人员流失现象比较严重。这些现象表明,我国在应急通信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政府和企业对应急通信队伍的管理职责,以及相应的权利和义务方面还缺乏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机制,可能会影响到应急通信的长期、规范发展。

5.应急通信法律基础不够完善

      从发达国家经验看,完善的法律基础是应急通信长远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例如,美国通过发布《美国国家安全与紧急待命实施规定》、(12472号行政命令:国家安全和应急准备指定的电信功能》、《第63号总统令,简称PDD.63》、《信息系统保障国家计划vl.O)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电信行业在紧急情况下的通信保障责任。由于我国《电信法》历经29年的艰难讨论仍没有出台,没有电信行业的基础法律,更缺少应急通信相关的法律约束和法律支撑,造成我国政府、企业对应急通信长远发展的定位面临困难。企业在没有法律约束的情况下很难投入全力进行应急通信系统建设和管理,同样,由于缺少法律的明确规定,企业投入资源进行应急通信保障工作所应享受的权利也得不到保证。应该说,明确的应急通信法律定位和完善的配套法律法规是应急通信体系能否长期、科学有效发展的基础,通过法律的明确要求和准确定位,将有助于我国应急通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5、灾后恢复和重建

       通信基础设施的重建是灾后重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灾区重建的速度和效率、改善灾区人民生产和生活将发挥积极作用。在抢险救灾基本完成之后,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四川省人民政府、甘肃省人民政府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制定了《汶川地震灾后通信基础设施重建规划》,对通信基础设施的灾后重建工作进行了设计。规划中规定重建工作自2008年9月开始,2011年9月全部完成,规划范围涉及四川、甘肃和陕西省极重灾区和重灾区的51个县(市、区),总面积13.26万平方公里。
       重建规划中明确要求,要加快通信基础设施重建工作,加强网络安全系统设计与应急通信能力建设,全面恢复并提升信息通信服务水平,满足灾区生产生活和社会保障需要,促进灾区经济社会发展。并提出了灾区通信服务要全面超过灾前水平,形成平战结合、天地一体、高效协同的应急通信体系建设目标。由于我国电信行业重组方案于2008年5月23日正式公布,因此汶川地震重建方案按照重组后的3家运营商即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进行规划,通信基础设施的震后重建工程总投资为194.9亿元,其中,公用通信网重建投资 189.9亿元,应急通信投资5亿元。
       通过《汶川地震灾后通信基础设施重建规划》的设计和部署,将加快灾区通信恢复保障工作,大力推进通信临时恢复向永久保障转变、基本通信能力覆盖向全面通信服务转变。结合在汶川地震中通信设施受损情况和政府、公众的需求,全力恢复重建固定通信网、移动通信网和互联网等通信设施,继续推进“村村通电话”工程,积极采用先进技术,重新建设实用、高效、覆盖完善的公用电信网。公用电信网的重建项目和规模见表6-20
表6-2公用电信网重建项目和规模
领 域 项    目 四 川 甘 肃 陕 西 合 计
固定通信网 交换机容量/万线 97 16 113
宽带接入设备容量/万线 49.4 6.4 55. 8
移动通信网 核心网容量/万户 912.2 80.4 43 1035.6
移动通信基站数量/个 6287 927 595 7809
传输网 光缆/皮长公里 56527 8553 5696 70775
电缆/皮长公里 11470 572 790 12833
传输设备/端 15857 914 561 17332
局房土建 业务用房面积/万虻 48.5 8.4 11.9 68.7
村村通电话 新开通电话行政村/个 1720 784 279 2783
 
注:来源于《汶川地震灾后通信基础设施重建规划》。
 
        另外,《汶川地震灾后通信基础设施重建规划》中也强调要加强应急通信系统建设工作。通过总结汶川地震应急通信经验,结合我国现有应急通信系统的现状,本着“平战结合”的原则,努力构建天地一体、高效协同的应急通信体系,从而为我国政府和相关应急部门在紧急情况下的指挥调度和救援提供通信保障。应急通信系统建设或完善内容见表6・3。
表6.3应急通信系统建设或完善内容
通信应急指挥调度 建设省级通信应急指挥调度平台和机动指挥调度装备,实现部省、跨部门以及政企系统的互联,形成中央、地方、现场3级的高效一体的应急指挥调度体系
卫星应急通信 电信运营企业加强卫星应急通信装备建设,配置卫星主站、卫星端站、便携端站、卫星通信车等,在应急状态下提供应急传输通道,解决专用通信及部分公众通信的需 求,以及地、县、乡一级应急通信
短波应急通信 在四川、甘肃和陕西建设短波通信中心并配置车载、便携短波设备
应急通信装备更新完善 电信运营企业配备应急通信指挥车、应急通信车、车载交换机、通信工程车、应急基站、可携带的CDMA.GSM便携基站、卫星电话终端、集群终端、短波电台等应急通信装备
应急通信物资储备 在成都建设区域应急通信物资储备中心
应急通信机动电源扩容工程 电信运营企业配置部分可移动的油机设备、可携带的小容量电源设备,为重要电信局所及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提供应急供电
注:来源于《汶川地震灾后通信基础设施重建规划》。
 
       通过《汶川地震灾后通信基础设施重建规划》的指导和部署,重组后的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3家运营商迅速开展了通信网络设施重建工作,工作进展顺利。据统计,截至2009年3月底,四川、陕西、甘肃3省开工3500多个通信项目,竣工2709个,累计完成投资124亿元,完成灾后重建规划总投资的六成多,地震灾区的通信基础设施水平已经恢复至地震之前,有些方面甚至超过灾前水平。例如,经过震后一年的奋战,中国电信四川公司共恢复重建移动通信基站2170个、通信光缆12075皮长公里、电缆3788km、业务用房13.1万n?;中国移动在四川已累计恢复和新建基站接近2300个,网络覆盖率和服务质量已恢复甚至超过灾前水平;中国联通新建基站2810个,载频10200个,传输线路21000km。另外,中国电信还承担来了四川省应急中心和保障体系建设工作,预计两年内完成,该项目主要包括应急通信指挥中心、西部应急通信保障基地、卫星应急通信系统的建设等工作,并在CDMA网络基础上为政府部门、行业用户提供广域的、全覆盖的无线集群调度指挥系统等。

下一篇

新型应急通信系统的构建

最新动态

新型应急通信系统的构建

本章首先从不同需求、网络、技术、媒体等多个角度对科能融合应急通信加以总结,之后从满足不同公众到政府的报警、政府到政府的应急处置、政府到公众的安抚/预警、公众到公众的慰问/交流4个环节需求的角度,总结构建新型应急通信系统所需要的网络和技术,最后从天、空、地3个空间层面和事前、事中、事后3个时间维度分别分析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便于读者从不同维度了解各类关键技术在新型应急通信系统的位置和作用 ...

相关内容

 应急通信应用案例——卡特里娜飓风

应急通信应用案例——卡特里娜飓风

1.灾情概述 2005年8月,飓风卡特里娜(HwtricaneKa......

最新动态

2022-08-05